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光,那束能照亮他人、温暖社会的光。而我,坚持着“行无为之事,做有为之人”的原则,逐渐找到了这束光,它指引着我从懵懂走向坚定,用爱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。
从“服从者”到“探索者”——在服务同学中坚定信念
故事要从2022年10月28日说起,那是我第一次参与江大附院的志愿工作。当我穿上志愿者的服装,站在医院里,心中既紧张又期待。我的任务是坚持守候、为病人进行路线指引。每一次耐心地为病人指明方向,每一声真诚的问候,换来的都是病人就诊时那温暖的笑颜。那一刻,我内心深处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,服务他人的种子就此埋下。
起初,我只是服从安排,机械地完成各项任务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渐渐不再满足于此,开始主动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帮助他人。这种转变,让我在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劲头。
在校园里,我担任副班主任一职,这为我提供了更多服务同学的机会。还记得夜游江大时,我与汉师2403班的同学们初识,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了解,我努力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和特点,希望能尽快融入这个集体。
有一天晚上,我得知班里有位同学被猫抓伤。我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陪她去医院打疫苗。一路上,我不断安慰她,让她不要害怕。等打完疫苗回来,已经是深夜12点了。有人问我:“至于这样吗?”对我来说,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,但对于那位受伤的同学来说,可能就是一件大事。
几个月前,看到同学们在班委竞选中大放光彩,我感到无比欣慰,因为他们的成长正是我收获的最好成果。
从“跟随者”到“引领者”——在躬身实践中凝聚力量
“帮助他人总能让我看到曾经寻求帮助的自己,所以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。”所以我站上讲台,发出人文声音,弘扬志愿精神。
作为班长,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凝聚班级力量的重任。在参与运动会时,我积极为同学们提供情绪价值,大声为参赛的同学加油助威:“各位‘王子公主’请参赛!”那一刻,整个班级都充满了活力和斗志。拔河比赛中,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齐心协力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那一刻,大家发自内心地手舞足蹈,一起唱起了歌。那歌声,是对团结和胜利的欢呼,让我看到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。这种凝聚力,比任何奖牌都更加闪耀。
在“教育家精神”团日活动里,我们全班同学共同努力,精心准备节目,展现出了班级独特的风貌。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师长的肯定和称赞,那一刻,我为我们的班级感到无比骄傲。
同时,作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团务中心负责人,我统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。本学期初,学院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姐妹,她们眼中满是对大学生活的纯真与憧憬,家长的眼神中也充满了希冀。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,努力为她们提供帮助,让她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。在举办实践归来话成长的分享会上,我看到同学们实践后的蜕变,感受到每一位人文学子的赤诚与作为。
在一场场宣讲中、在一个个活动里,用实际行动来感召大家,鼓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服务奉献的队伍中去。
从“思考者”到“践行者”——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
“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未必是最艰苦的地方,但祖国最艰苦的地方,一定需要青春的力量。”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,让我希望走出校园,将江南的人文精神带到祖国大地。
于是,我连续三年参与推普支教活动。支教的道路充满了艰辛。山路绵延,每一次前往支教地点都要花费很长时间,而且道路崎岖,让人疲惫不堪。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,身上总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包,又痒又疼。食物供给也时常出现问题,有时候只能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来填饱肚子。
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我前进的脚步,近百个小时的支教时光,我陪伴了90多个孩子。我教他们知识,他们却用最纯真的方式,治愈了我所有的疲惫。也正是这段经历,让我更加坚定:青年的担当,从来不是喊口号,而是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,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。
在新疆霍城,那里的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在临别之际诉说着对我们的感激。在贵州独洞,那里的孩子们尽管物质匮乏,但他们乐观坚强,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山间清泉,洗涤着我们的心灵。他们让我明白,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播撒希望。
行无为之事,做有为之人。这是我一直坚信的话,也是我未来会一直走下去的路。我或许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我愿意继续做那个“主动伸出手”的人,用真心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,用行动践行青年的担当。也希望能有更多人,和我一起在服务奉献的路上并肩前行——因为我们都知道,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“行无为之事”,我们的世界,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
岳腾翔,汉族,2004年07月,中共党员,于2022年09月就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汉语言文学(师范)专业,曾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二等综合奖学金、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赛三等奖、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